最强劲的增长引擎,青岛这一数据创10年新高

青岛2024年GDP出炉。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16719.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00.82亿元,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5723.10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10495.54亿元,增长5.0%。

在表现亮眼的第二产业中,工业成为拉动2024年青岛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累计增速连续11个月保持9%以上。创下10年以来新高。

9.4%的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2位,仅次于深圳。

这是青岛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制造业加速向“新”而行最有力的注脚。过去一年,青岛制造业大项目持续上量、新动能加速释放,推动工业经济量质齐升。

大项目贡献超三成

项目是制造业发展的生命线。2024年,青岛工业走势强劲,大项目功不可没。

临近春节放假,位于青岛城鑫零部件科技产业园的青岛成飞瑞鹄模具有限公司的工作量不降反升。车间要提前生产十天的库存量,以防奇瑞提早开工供应不足。

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随着奇瑞青岛工厂产量不断提升,公司产能也实现了翻番。

从上半年的3万余辆到前三季度的8.9万辆,奇瑞青岛基地产量不断攀升,带动配套企业马力全开,这也正是青岛过去一年制造业大项目发挥强势拉动力的写照。



2024年全年,青岛100个增量项目拉升规上工业2.9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30.9%。

与此同时,青岛进一步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中船氨燃料发动机扩能等16个重点制造业项目签约,一汽解放新能源微卡等138个项目新开工,阿斯利康等301个项目加快建设,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冰箱二期等130个项目建成投产。

近日下达的2025年山东省重大项目名单中,青岛43个项目入选,其中重大产业类项目26个,总投资达1394.4亿元,将为青岛未来制造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骨干行业强力拉动

骨干行业的表现对城市经济大盘具有决定性意义。

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青岛工业35个大类行业中,27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增长面77.1%,为近三年最好水平。

其中,铁路船舶、石化、电子、金属制品等11个行业两位数增长,合计上拉规上工业7.4个百分点。

从青岛谋划发展的“10+1”创新型产业体系角度观察,重点产业重点赛道表现抢眼。

2024年,青岛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翻番,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52.6%和20.6%,家用洗衣机、电热烘烤器具、燃气热水器、微波炉、智能电视等产品产量均两位数增长。去年1-12月,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8%。


骨干产业的增长,也从青岛龙头企业的经营业绩中得到体现。

海尔集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为青岛首家营收超4000亿的企业,营收增长8%,利润增长13%;

特锐德紧抓国家“双碳”和“新型电力系统”战略的历史机遇,2024年预计净利润同比增加70%–90%;

森麒麟2024年度持续创造历史最佳利润业绩,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50%以上;

同样是轮胎橡胶产业链上的软控股份同样业绩飘红,公司预计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五成左右……

目前,青岛已经有近10家制造业相关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增公告。

创新引领全面提升

以创新为引领,青岛制造业提质发展成效显著。

过去一年,青岛大力实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年实施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500余项,新增9家国家级单项冠军,累计39家,居全省首位。2024年1-12月,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8%。

青岛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以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为契机,推动制造业加快技术改造,以数字化为牵引推动企业转型——

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青岛仪器仪表等2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全年实现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9%;

入选全国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试点城市;

入选首批国家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

新增全球“灯塔工厂”2家、可持续灯塔工厂6家,新增省“晨星工厂”72家。

让企业发展有“定心丸”,青岛不断优化政策供给,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发展生态。

积极回应企业迫切需求,青岛制定出台新一轮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推动政策资源加速向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集聚,全方位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不断完善政策兑现机制。青岛争取3亿元国家技改城市试点资金支持,推动89个项目纳入国家前两批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项目清单。全年兑现先进制造业发展资金超13亿元,惠及企业800余家。

此外,青岛还建立常态化惠企服务机制,遍访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企业服务事项1000余项。开展供需对接活动50余场,达成合作意向近20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