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之城:追新逐高向未来

秒针在表盘转动一圈,“青岛造”高速磁悬浮列车可以行驶10公里;一辆智能网联汽车将从奇瑞青岛超级工厂下线;3块铁板在海尔青岛洗衣机互联工厂“变身”成内筒,它们将嵌入定制的智能洗衣机,发往全球用户的家中……

如此令人惊叹的速度、如此高强度的生产节拍,正是如今“青岛智造”的真实写照。

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牵头研制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

这组从流动的时间中凝练出的数字,浓缩着一座“产业之城”的奋斗历史。

75年前,青岛工业门类单一,民族工业发展缓慢。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仅为2.2亿元,发电量仅有1.2亿千瓦时。

75年来,青岛产业持续实现跨越式增长。2023年全市工业增加值3937亿元,发电量达到225.4亿千瓦时;拥有门类齐全、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涵盖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多项产品产量领跑全国、全球,在众多产业赛道输出全球领先的创新成果;一、二、三产呈现齐头并进、加快发展的强劲势头。

当下的青岛,面对加速演进的产业变革,始终笃定地追新、逐高、求变,努力构建更具比较优势的产业竞争力,面向未来的产业体系加速形成。

追 新

回溯青岛75年来的产业跃迁,人们会发现,这座城市始终面向未来,在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中抢先布局,不断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这种新,是持续优化的产业新结构。

75年前,纺纱、印染、机械制造等产业形成了青岛基础的产业体系。在那个早期工业化的时代,它们就如现在的“大厂”一样,占据着产业的高地。

75载风雨征程中,青岛产业发展经历了一次次脱胎换骨的变革。青岛工业总产值于1985年、1996年、2009年先后突破百亿元、千亿元、万亿元大关。服务业从辅助地位逐步成长为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先后于1993年、2005年突破百亿元、千亿元,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实现9999.2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3.5%,比1949年提高43.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1949年的41.5:38.3:20.2调整为2023年的3.1:33.4:63.5。

这种新,是在产业竞争中不断进阶的新追逐。

如今的青岛,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7位,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拥有2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6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1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球或国内第一,“青岛造”高速动车组整车、城轨地铁车辆分别约占全国市场的60%、25%……这组数字,勾勒着青岛的产业画像,也标定了青岛在全国、全球的产业地位。

与产业能级提升互为表里的是这座城市中蓬勃生长的创新主体。2023年青岛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9家、工程研究中心22家,总数分别达到239家、129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85%;企业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38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到7900家、9300家、190家;新质生产力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8.6%。

逐 高

一座城市产业格局的进化,不仅在于量的增长,更在于质的提升,不断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迭代。

这种高,是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带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攀升。

回溯青岛产业发展的来路,“上青天”曾高度概括了青岛半个多世纪的产业骄傲。彼时,坐拥与上海、天津齐名的中国城市纺织业,青岛拥有辉煌的城市产业名片,也为全国产业的升级不断提供着“细纱工作法”等实践样本。

如今,这一产业已经有了全新的面貌。走进刚刚建成投产的即发10万纱锭数字化纺纱智能工厂,没有一排排的纺织女工,取而代之的是一列列精密先进的纺纱设备,几名工人驾驶小型电瓶车穿梭其中,时刻观察调试设备运转。作为青岛首个智能纺纱项目,项目智能化水平居世界前列,万锭用工人数减少至10人,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同样在即发,其创新研发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技术使得染色环节不用水就能完成,实现全过程污水“零排放”。这一技术也因其具备的突破性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纺织行业十大颠覆性技术之一。

不只是纺织,在更多看似传统的青岛产业中,由创新驱动的“不传统”的故事正在发生——海信激光显示技术全球领跑;青岛啤酒在国内首创“啤酒高浓废水与市政污水协同处理减污降碳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2万吨;海湾化学高品质聚氯乙烯产能位居国内高端聚氯乙烯工艺流程乙烯法首位,成功实现对国外高端品牌的替代……在推动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价值链高端迈进、技术工艺高峰攀登中,青岛的传统产业正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这种高,是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高度嵌合。

今年5月,一项由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与青岛中微创新电子有限公司协同推出的“智能家电自主核心场景芯片数字底座研发及应用”成果,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颁发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认为这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涵盖12项关键技术,构建了智能家电核心电子部件开发服务平台、智能家电芯片级质量验证服务平台,研发出完全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智能控制单元和智能功率控制芯片,已成功应用于智能空调产品中,实现了从研发到产业化的飞跃。

一个是青岛智能家电产业承载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一个是来自青岛集成电路产业的领军企业,在国内芯片创新的共同愿景中,两个分别来自青岛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创新主体深度合作,在产业的跨链交织中,为城市产业体系的未来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近年来,青岛以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为载体,加速布局集成电路、虚拟现实、新型显示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推动新兴产业创新要素向园区聚集,不仅以龙头企业集聚优势产业资源,还在产业落地中密织了属于这座城市的全新产业体系。

这种高,是站在更高的视角,以未来的发展布局今天的产业。

青岛把目标落在打造全国重要的创新发展策源地和未来产业增长极,努力抢占发展制高点,在基因与细胞、未来网络、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技术、海洋物联网等“未来产业”领域超前布局,在更多前瞻领域形成“从0到10到100”的创新链。

求 变

身处产业变革急速发生的时代,青岛深知,要想领跑于时代,必须主动求变。

这种变,是前瞻拥抱数字经济,让制造变智造。

产业数字化向来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青岛底蕴深厚的产业基础为数字经济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品牌价值突破千亿元,两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国家“双跨”平台,全球“灯塔工厂”增加到4座、数量居全国第3位,创建国家级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标杆企业4家、数字化创新场景9个、智能工厂10个,4家企业入选国家软件百强,海湾、澳柯玛、双星等工业类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100%。

随着产业数字化脚步的深入,青岛把设备、生产线、产品编织进了一张张互联互通的数字化巨网,海量的数据被制造出来。在人工智能的驱动下,数据要素的乘数价值正亟待被发掘。青岛再次站在变革的前沿,正加快建设曙光、移动等智算中心和海洋高性能混合算力平台,加速海洋、制造等领域垂域大模型的落地,数据要素产业园已经引育数据商和第三方服务机构80家,培育省级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27家。

青岛还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突破,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已获国家批准即将开工,建成后将大力提升青岛国际网络通信能力,刷新数字企业在青岛的成长环境。

这种变,是加速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高产业“含绿量”。

在智能家电产业,海尔在青岛莱西建立的绿色再循环互联工厂,依托再循环产业数字化平台,实现了回收拆解、再生再制造的全流程再循环。为降低橡胶产业污染物排放,双星集团牵头打造“共享绿色密炼中心”,创新实现“1个密炼中心+N个轮胎企业”生产新模式,在生产效率提升15%的情况下,能耗降低20.1%,带动了当地橡胶产业中小企业绿色转型、降本增效。

截至目前,青岛共有国家级绿色工厂5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1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1家;在企业向绿向新的领先实践中,青岛绿色制造体系正加速构建。

这种变,是串珠成链、聚链成群,以集群化提升产业能级。

在位于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的青岛灿恒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新建的厂区拔地而起,作为显示屏幕的驱动元件,一批以一天一条线2500片的速度生产的PCS条正在打包入箱,准备发往下游厂家——距离厂区不过千米的京东方物联网移动显示端口器件生产基地。这也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显示模组制造单体工厂。近年来,青岛新型显示产业加速项目集聚,以京东方为“链主”聚合了产业链多家优质企业。2024年上半年,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内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03亿元、同比增长13%,新储备重点项目近30个、总投资近1800亿元。

集群是产业集聚演进的高级形态,不仅带动新兴产业的壮大,更提升着优势产业的能级。作为中国最大的原油口岸和油品集散地,青岛董家口港可停靠世界最大的原油船舶。青岛正在将这种禀赋变为产业集聚优势,在这一区域规划建设更具产业竞争力的全新基地,加强与全球领军企业合作,发展从石油炼制到高端化学品的完整产业链,打造世界级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抓住历史发展的新机遇期,青岛正纵深布局融入全球产业链,持续增强城市产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潜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9个国家级新区,工业基础雄厚,现已形成港口航运、石油化工、家电电子、船舶海工、汽车及零部件、机械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是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区。


2024第六届青岛工业博览会于11月6日-8日在青岛世界博览城举办。本届博览会以“绿色工业与智能未来”为主题,重点展示数控机床、激光装备、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锻压冲压、金属成型、钣金加工、动力传动及控制技术、工业互联网、铸造机械、铸件/铸造材料、工业防腐、工业涂装、功能部件、工量具、仪器仪表、五金机电、电气装备、绿色工厂解决方案等高端技术装备,聚焦高端装备,展示创新、绿色、智能的新成果,促进实体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