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丞华展览有限公司

青岛抢占人形机器人先机 引领新质生产力浪潮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将积极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并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报告强调了深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特别是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以此推动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2023年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84.4亿,增速34%,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人形机器人作为一种未来产业的先锋,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吸引力,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种 “头脑”聪明、“四肢”灵活的人形机器人被称为衡量人工智能发展程度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它们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公开数据显示,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

  人工智能进入全新时代

  伴随大模型所带来的深层次突破,人工智能也正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范围内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成为工业制造、商业服务和家庭生活等领域的重要角色。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秘书长姜代楠说:“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新一代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越来越多的企业抓住机遇,着手部署AI以及大模型的应用落地。”

  国华(青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是一家聚焦于智能制造领域、专注于机器人上游核心零部件研发与生产及下游自动化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广对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其应用场景也更加丰富多样。

  王广介绍,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商业、家庭乃至外太空探索等多个领域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和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和伙伴,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与惊喜。

  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合伙人、副总监梁佳向记者展示了两段视频:一段视频中,人形机器人顺利完成洗衣、晾衣、烧水等一系列家务,还以柔顺的动作极其流畅地完成了浇花、修剪花枝、插花等工作;另一段视频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不同状况的路面上完成行走、跳跃等动作,整个过程中,人形机器人展现出精巧的身体控制能力。

  “这只是人形机器人的几个基本应用场景。”梁佳说, 人形机器人无疑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前景的落地方向之一。在不远的未来,它将有潜力将人类从繁重且高危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幅提升生产力水平和工作效率。

  行业的规范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标准的引领。据青岛市人工智能标委会负责人表示,前期经过协会及标委会深入讨论和精心筹备,《人形机器人性能评估规范》已正式立项并进入了研制阶段。这一规范旨在为人形机器人的性能评估提供统一、科学的标准,以促进该领域的健康发展和公平竞争。热切期待更多单位能够积极参与到研制工作中来,共同为行业的进步贡献力量,通过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能够制定出更加完善、更具操作性的规范,为人形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7年形成健全产业链

  人形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皇冠上的明珠”,正成为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新一代标杆。

  2023年11月,为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梁佳认为:“人形机器人发展需要重点院校、重点产业区域、重点企业形成联合体,展开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技术、人才、平台、金融、政策以及国际合作于一体的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也离不开各要素间的互动融合。

  总的来说,我国具备坚实的制造业根基和完备的产业链体系,还拥有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为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舞台,但目前来看整个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尚面临许多“痛点”“难点”问题。

  王广介绍,人形机器人在硬件方面要求极高、制造成本高、制造工艺复杂,就目前而言,整个行业都处于早期的研发阶段。“从实验室到商业化量产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广说,人形机器人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一些关键技术如智能驱控关节研发、人体结构的感知和控制等有很多技术难题。但是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形机器人的技术会更加成熟,整体进步速度也会不断加快。

  梁佳认为:“人形机器人操作系统智能性弱、其它操作系统动态适应性差是目前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据了解,乐聚发布的首款基于开源鸿蒙的人形机器人,让国产机器人操作系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青岛紧抓先发优势布局

  青岛将人工智能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24个产业链之一。自获批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以来,青岛一直专注于强化系统布局,稳固产业基础,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青岛已形成了以崂山区为核心,西海岸新区和即墨区为辅助的“一核两翼多点”产业发展格局。

  数据显示,作为全国第二个先导区,青岛已拥有超过500家人工智能企业,在智能家居、交通、医疗、机器人、制造和智能硬件等六大领域具备明显优势。青岛市不仅制定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还出台了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园发展若干政策,各项奖补资金总计达5.3亿元。

  今年,青岛市提出培育20家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建设30个左右创新平台,打造100个以上应用示范项目,并设立一个国内领先的算法商城。同时,计划布局7个左右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形成100个具有示范效应的算法产品和应用案例,进一步完善以算力、算法、算据产品和创新应用为核心的生态体系,致力于打造全国人工智能算力算法的开发应用的青岛新高地。

  姜代楠说,下一步,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将深入贯彻落实政府关于开展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指示和要求,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生态创新,实现迭代升级。“一方面我们将协助市工信部门做好政策指导,实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升产业生态,高水平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另一方面我们将突出产业创新引领,加快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布局,持续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落地;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强化场景牵引,定期发布场景机会清单,引导推动更多行业领域开放应用场景,打造一批创新应用标杆案例,示范带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千行百业。”姜代楠说。

  目前,青岛已成功搭建了包括数字化家电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智能芯片与产业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关键的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并且在基础硬件技术开发、核心算法研究以及数据生成采集等方面均进行了深入布局,为青岛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岛财经日报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产业基础深厚、工业门类齐全,涵盖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

在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开局起步的2023年,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山东在新征程上点燃的“主引擎”。上半年,青岛的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3909.62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179.54亿元,同比增长6.3%。青岛国际工业博览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生产制造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搭建供需交流平台。

2024第六届青岛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青岛工博会)定于8月16-18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世界博览城举办,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国际)机器人与高端装备产业联盟、山东新丞华展览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以“绿色工业与智能未来”为主题,重点展示数控机床、激光装备、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锻压冲压、金属成型、钣金加工、动力传动及控制技术、工业互联网、铸造机械、铸件/铸造材料、工业防腐、工业涂装、功能部件、工量具、仪器仪表、五金机电、电气装备、绿色工厂解决方案等高端技术装备,聚焦高端装备,展示创新、绿色、智能的新成果,促进实体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