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丞华展览有限公司

解读青岛产业聚集区创建三年计划 六专项行动助力

探索新模式,破题工业产业集群发展 

  ——解读《青岛市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创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

  工业是青岛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而工业产业集聚发展,形成集群效应,是青岛市提升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日前,《青岛市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创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出台,提出要通过三年努力,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纳入全市战略层面的产业集聚区。

  这并非青岛首次出台针对工业产业集聚发展的相关文件,而此行动计划的出台,恰逢新一轮产业变革大潮来袭,透露出了青岛要如何抓住新机遇、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从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思路。青岛市要通过实施规划提升、产业集群提升、创新能力提升、土地集约利用、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保障提升等6大专项行动,破题青岛市工业产业集聚区未来发展。

  “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集聚区聚焦主业

  虽然青岛市早前已规划建设了一批工业产业集聚区,但当前各区市工业产业集聚区仍存在产业层次低、布局散、集而不群、产业竞争力弱等问题,且产业“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

  青岛市制定此行动计划旨在拓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布局,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区的经济发展贡献度、要素资源集约度、主导产业集聚度。

  为此,青岛市将重点聚集“956产业”,着力打造海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家电、食品饮料等产业集聚区,以及微电子、物联网、大数据、软件创意、航空航天、仪器仪表、工业机器人、新材料、增材制造等细分行业产业集聚区。到2021年,创建千亿级产业集聚区3个,以及若干五百亿级、三百亿级和百亿级产业集聚区。

  据介绍,青岛市要求市级重点产业集聚区必须明确主导产业,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修编工作,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设置产业发展区、商务服务区和居住生活区,从而锁定工业用地空间,防止商业地产等挤压产业发展空间,切实将集聚区打造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大平台。

  探索新模式,引导产业由集聚向集群发展

  产业集聚区只有发挥集群效应,才能真正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此,青岛市提出实施产业集群提升行动,探索集聚区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领军企业的作用,以企业力量,引领产业由集聚向集群发展。

  据介绍,为此,青岛市要探索实施“平台+公司”和“管委+平台公司”等专业化招商,制定主导产业招商路线图,主动策划设计产业链,重点引进以产业龙头、关键核心技术、上下游产品配套为重点的产业链项目。其中,要尤其强化名企引领作用,每年引进1个以上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含制造业500强、服务业500强)项目、5-10个投资过亿元产业项目,引进一批掌握行业核心技术的研发骨干人才。充分发挥领军企业研发、技术、配套等核心能力,集聚配套上下游创新要素和生产资源,形成“政府主导、名企引领、产业链配套”的集群发展模式。

  同时,青岛市还要大力提升产业集聚区的创新能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赋能传统研发机构,加快与新型研发机构深度对接。具体来说,要支持产业集聚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建设联合实验室、产业研究院、工业互联网等行业技术平台和众创空间等双创平台;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优先布局高技术制造业,统筹信息、空间、政策资源,着力突破一批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推动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产业转化。

  创新用地政策,破解工业用地不足

  根据行动计划,青岛市实施土地集约利用行动,将优先保障产业集聚区用地指标,原则上产业集聚区外不再供给工业用地指标;支持产业集聚区“腾笼换鸟”,建立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项目库,全力推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重点引进建设优质高效产业项目;鼓励社会投资主体建设多层标准厂房,用好“工业上楼”、标准厂房分割转让政策,引导中小企业项目入驻。同时,要创新用地政策,探索在部分产业集聚区试行新批工业用地“标准地”制度;允许重点中小企业在自有产权的待建土地上按一定比例配建产业配套公寓(单位租赁住房);探索推行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等方式供应。

  “这些举措和政策上的探索创新,也将对提升营商环境,如提高投资便利化、降低企业时间和资金成本等起到积极作用。以探索新批工业用地‘标准地’制度为例,用地企业可直接开工建设,建成投产后,按照既定标准与法定条件验收,可推动项目建设提速。” 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

  突出7大运行指标,用好“考核棒”

  根据行动计划,青岛市将对各区市培育的产业园区,按照“成熟一个、提升一个”的原则,纳入市级重点产业集聚区名单,每年度对产业集聚区运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对发展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产业集聚区予以淘汰。

  据介绍,在实施6大专项行动之余,青岛市要将产业集聚区发展纳入全市扩大高质量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考核体系,重点对能体现集聚区集聚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进行考核,重奖集聚区管理机构,每年给予最高5000万元奖补。借此历年最高水平奖励,青岛市旨在充分发挥“考核棒”的导向作用。

  据悉,下一步青岛市将重点对照山东省《双招双引考核办法》,修改原来制定的相对复杂的办法,锁定主营业务收入、实缴税金、新增纳统企业数、年度招商引资数、主导产业集聚度、新建项目投资强度、单位面积产出效益等7个主要指标,按照存量考核40%、增量考核60%的比重和标杆考核法的要求,起草完成《青岛市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考核办法》。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孙 欣)